深圳市彩之佳塑胶原材料有限公司
SHENZHEN CAI ZHIJIA RAW MATERIAL CO., LTD
“十二五”的大幕正在缓缓落下。作为一个传统子行业,染料行业过去5年在化工行业的舞台上表现不俗,成为为数不多的明星行业,走出了一条跟众不一样的“四高”发展之路——高研发投入、高环保投入、高利润率、高附加值,成就令人抢眼。
在新老五年规划交替之际,本报组织了《染料行业这五年》的系列报道,通过大量的实地采访跟数据收集,以媒体人的视角来梳理跟审视染料行业过去5年的发展过程,旨在弘扬发展成就,总结成功经验,揭示问题矛盾,以期为染料行业“十三五”再续辉煌加油助力。
早入新常态尝到甜头
我国染料工业协会在回顾染料行业“十二五”的发展过程时,这样描述:“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新常态发展的驱动下,我国染料工业较好地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目的跟任务,又一次创新跟谱写了我国染料工业史的辉煌。”
在协会秘书长田利明看来,用“创新跟谱写了辉煌”来描述染料行业“十二五”所获得的成就并不为过。特殊是过去5年恰逢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在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市场因素多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增长显著减速的大环境下,大多数化工行业挣扎在全面亏损的边缘,染料行业却完成了有质量、有效益的安稳增长,令人艳羡不已。
“染料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是渐入佳境。”在接受我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李小年这样评价我国染料行业5年来的发展。他认为,这5年来无论是对染料品种的把握,还是对生产技术的把握,中国染料行业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染料品种最全、产量最大的国家,一些品种齐全的龙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话语权。不只如此,在一些细分领域上,中小企业生产的龙头产品在国际上也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市占率达到了50%以上。
我国染料工业协会给出的一组数据更加具体地展示了我国染料行业这几年的发展成就。根据协会统计,2011~2014年,中国染料行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8.9%,利税年均增长32.9%,产量年均增长5.9%。2014年,染料产量91.7万吨,染料出口27.13万吨,出口贸易额18.13亿美元,直接出口130多个国家跟地区。
“过去5年,染料行业之因此能获得这样的成就,核心还在于它先于别的行业较早地步入了新常态。‘十一五’期间,染料行业的高增长率回落态势就已经初露端倪。‘十二五’初期,染料行业痛下决心,开启了淘汰落后、结构调整跟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能够说,染料行业提前进军了新常态,并领先尝到了转型升级的甜头。”采访中,田利明向记者这样表态。
在田利明眼中,染料行业原本就应这个是一个“四高”行业,高研发投入、高环保投入、高利润率、高附加值缺一不得。“我国染料工业发展到今天,就是要进军到这样一种状态。惟独盈利能力增强了,企业才有可能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才能继续提升‘三废’治理水平,行业才能进军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田利明说。
规模化发展成绩斐然
据田利明说明,“十二五”期间,国内外市场环境对染料行业的发展总体是有利的。国际上,全球经济以及欧美、日韩等中国纺织工业传统出口市场的经济保持复苏;国内,宏观经济环境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使得内需消费市场增长。国内外的市场需求支撑了染料工业温跟回升的走向,行业整体持续了安稳增长。但跟此同时,受“转方式、调结构”产业政策的影响以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等政策趋紧的压力,中国染料产业也开始由投资刺激、产能扩张的发展方式,转向在产能安稳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环保、质量、效益的新常态。
根据我国染料工业协会的统计,“十二五”期间,染料行业产量年均增幅不超10%,跟之前15%~20%的产量增速比较显著下跌,价格跟利润大幅提高,达到历史发展的最好水平,特殊是进军“十二五”后期,中国染料产品的质量、档次及工业技术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行业效益的大幅提高离不开企业的规模化发展跟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传统产业兼并重组的推进,染料企业加快了并购重组步伐,龙头企业规模逐步加大。截至2015年,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企业数量由2011年的14家增加到21家,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的企业已将近30家,当中位列前三甲的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吉华集团有限公司的产量共计已经接近行业总产量的50%。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品、降低成本、提升产能利用率等措施,江苏亚邦、东港工贸集团、江苏泰丰、泰兴锦鸡、浙江舜龙、浙江百合花、常州北美、湖北华丽、上虞亿得、浙江山峪、吴江梅堰三友、青岛双桃等一大批企业的规模实力都有了大幅提高。我国石油跟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所做的一项统计也显示,截至2014年末,全国染料企业入园率达到85%左右,园区染料产品的产出率达到95%以上。
世界染料看我国,我国染料看浙江。我国染料产量当下已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60%,而浙江省的产量又占全国总产量的60%。浙江省染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高建荣这样告诉记者:“作为中国染料生产的第一大省,浙江集中了60多家生产企业,369T爱色丽光密度仪 诞生了像龙盛、闰土、吉华等世界顶级的染料生产企业。这种聚集式的产业发展模式优势显著,一角度,企业间的联盟有利于抑制恶性价格竞争,对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有利;另一角度,企业内部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三废’排放,大幅改善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一体化的合理布局,完成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有机衔接跟配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技术升级改造蔚然成风
行业整体效益提高一角度得益于规模化发展,另一角度,核心共性技术的突破更是功不得没。
田利明说明,“十二五”期间,染料行业扩大了清洁生产核心技术的开发,活性染料重要中间体H酸清洁生产新技术开发、2-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醚连续硝化清洁生产工艺开发、1-氨基蒽醌清洁生产工艺开发、染料中间体苯二酚清洁生产新工艺开发、高档新型活性染料的创制、染料废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新技术开发等一批行业核心技术获得了突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由龙头企业引领的技术升级改造在染料行业蔚然成风,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以及生产经历连续化、自动化的技术,普遍受到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
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伟祥向我国化工报记者说明:“5年来,龙盛公司实施了75项巨大科研项目,开发高性能染料新产品55个,开发并成功完成产业化的清洁生产核心技术4项,企业累计投入科技活动经费15.7亿元,为企业高速、保持、健康地跨越式发展给予了技术支撑。
5年来,龙盛共取得省部级科技奖5项,2015年龙盛被我国石化联合会认定为石油跟化学工业优秀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使得龙盛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下跟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游刃有余。龙盛集团给予的资料显示,2013年,公司就完成了“十二五”计划中制定的销售收入、利润、净资产在“十一五”末基础上翻番的目的。2014年由各项研发项目产业化实施为公司所创造的销售额达到39.1亿元,占龙盛集团当年总销售额的26.8%,当中当年转化的新产品销售收入达8亿元。按2014年数据折算,龙盛年人均产出312.62万元,年人均创利税50.31万元,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万福表态:“‘十二五’期间,闰土将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了产品调整、工艺改进跟‘三废’治理上,科技创新跟技术改造的总投入超过8亿元,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公司销售额的4%左右。公司淘汰了一批高感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品,在工艺改进上完成了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跟上下游产业链的平衡,大幅提升了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公司效益。”
亚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刘洪亮也表态:“‘十二五’期间,公司展开了多项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量引进自动化、连续化以及国外先进生产设备,溶剂法磺化、加氢还原、膜过滤、资源化利用等一批科研成果在公司得以推广应用。公司通过技术升级,有效降低了原材料跟能源消耗,基本完成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以及‘零排放’的环保管理目的,公司以环保技术作为关键竞争力的理念得以实施。”
清洁生产成效明显
“三废”治理对染料行业而言,是挑战跟压力,更是机会跟动力。“十二五”期间,染料行业正是在国家环保政策的倒逼之下,抓住了这一历史机会,领先在行业内推行清洁工艺,加强“三废”治理,也所以较早享受到了转型升级带来的成果。
据田利明说明,“十二五”期间,染料行业加快了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的步伐。染料企业环绕节能减排继续改进生产装备、工艺技术,并结合自身实际继续吸收高新技术成果,大力推广染料清洁生产制备技术,对染料中间体生产采纳加氢还原、三氧化硫磺化等清洁生产工艺改造,减少了废水、COD等有害物质的产生。企业经营者逐步树立起全方位的生态、环境跟健康理念,扩大环保综合治理的投入,自觉主动回收跟利用废弃物,从而完成清洁生产跟循环利用。
“随着中国环保生态安全要求的继续提升,以及节能减排形势愈发严重,染料企业的环保意识比以往任什么时候候都强烈。在我跟企业接触的经历中显著体会到,近几年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认同跟主动担当的意识明显提高。一角度是由于政府继续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对环境违法监管越来越严;另一角度,企业经营者特殊是大企业充足认识到,不做好清洁生产,企业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甚至会毁掉现有的产业。”李小年表态。
龙盛集团、浙江闰土、浙江吉华、湖北楚源等龙头企业几年来在“三废”治理上的作为也充足印证了李小年提到的企业积极主动做环保的论点。
据阮伟祥说明,龙盛集团“十二五”期间在“三废”治理上的投入达到24亿元,约占企业销售额的6%。过去5年,龙盛针对传统分散染料产生的“三废”,开发了高效重氮偶合、高效压滤水洗、废水综合利用、MVR浓缩、DCS智能控制等清洁生产集成技术,突破了几十年来制约行业发展的环保瓶颈,不只对行业发展影响深远,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大量的环保投入作为企业项目建立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了公司新项目标顺利推进跟投产,也使龙盛可以快速占据市场。特殊是新《环保法》实施后,对净化市场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产能被清除出市场。新《环保法》实施的初期给龙盛带来了利好,市场供给能力下跌导致价格上升,产品亏损或微利的局面得到改善。”阮伟祥说。
海外战略可圈可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染料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角度也获得了可喜进步。
作为最先一个走出国门的染料企业,龙盛集团对全球最大的染料公司——德国德司达公司的收购堪称是世界染料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转折,在我国染料发展史上也拥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染料企业真正登上全球舞台。2012年12月26日,龙盛顺利实现债转股,共计持有德司达控股62.43%的股权,全面实现了对德司达的收购。
跟德司达的合作,不只为龙盛增加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为其开拓海外市场给予了便利,同时使龙盛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进一步跟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通过几年磨合跟运行,德司达已经彻底摆脱了金融危机的重创,恢复了盈利能力。国内外两大染料龙头的联姻成为我国化工行业全球化产业布局的典范。
“随着我国纺织业向海外的转移,这几年来闰土向来在考虑怎么样越来越多地开发海外市场,追求跟国外公司合作的机遇。2011年,闰土通过收购控股国际知名染料公司约克夏化工公司,为进一步开拓欧美、印尼跟韩国市场奠定了基础,几年下来约克夏的销售收入增长近5倍。”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阮光栋告诉记者。
刘洪亮也表态,近几年,亚邦公司也在继续扩大海外市场的建立跟投资,分别在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设立了销售机构,出口销售额逐年增加。将来,公司还计划在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建立生产基地。
记者还了解到,已经有更多的染料企业像龙盛、闰土跟亚邦一模一样开始在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区布局。
“‘十二五’后期,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随着下游印染服装行业向东南亚等地转移,染料产业供需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我国染料产业向海外的扩展跟转移是大势所趋,染料企业需要有全球化的视野。”田利明表态。
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在“十二五”辉煌的背后,染料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很多被采访者认为,我国染料工业跟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要完成由大到强的梦想,还有不少功课要做。
田利明认为,中国染料行业将来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目前,一是行业基础性研究跟共性技术开发工作薄弱,在染料产品生态概念设计、产品生态应用、现代环保化学技术的应用转化等角度跟巴斯夫等国际率先企业差距显著;二是科研成果的工程转化跟技术集成能力不强,产品制造经历中的反应器设计、过滤、干燥、精馏等经历的连续化跟自动化水平、分离经历装备的自动化水平跟分离效率角度差距显著,巨大技术装备研制能力不足;三是主要能耗、水耗、经历控制及最终“三废”处理技术等环境保护措施跟技术急需提高,在废物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污水处理工程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及排放水平角度跟先进水平存在重大差距;四是行业整体科技投入强度偏低。
李小年则提到,现有生产工艺水平落后、原创性技术缺少以及产业集中度不高是制约行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染料等精细化工刚刚起步,需要千军万马共同推进产业发展,而发展到今天,产业已经到了优胜劣汰的时候。“经过大浪淘沙锤炼出的骨干跟龙头企业已经成长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而那些既没有技术支撑、又缺少资金支持且感染严峻的小企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不足以弥补它们给社会跟环境带来的危害,这个关就得关!”
Copyright © SHENZHEN CAI ZHIJIA RAW MATERIAL CO., LTD
地址: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楼村星光工业园B栋3楼 电话:0755-27110892 粤ICP备19129501号-1